(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疫情時代下,各大影業串流平台皆忙不迭地推陳出新,就怕在這個喜新厭舊以等比級數成長的年代,沒能抓住觀眾的眼球便瞬間被淘汰。
目前全球戲院皆尚不便恢復營業(台灣除外XD),於是超英工廠扛霸子 Marvel Studios 也只好美其名為了第四階段的漫威電影宇宙鋪路,實則還不是要趁機賺進大家訂閱串流平台的費用,於今年初推出了 WandaVision 汪達與幻視,描述後復仇者聯盟時代,痛失愛人的 Wanda 是如何成為緋紅女巫的。
故事情節我就不在此贅述,但整體來說,至少漫威迷室友 G 認為拍得還算不錯,而我個人則是覺得結局有點催淚,喜歡這對人機戀的朋友們,請務必收看!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緊接著登場的是 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 獵鷹與酷寒戰士,故事同樣以後復仇者聯盟時代為背景,描述痛失好友美國隊長的 Sam 與 Bucky 這對怨佳偶終於拋開對彼此的成見,成功攜手共創未來。
其實在我撰文的此刻,這齣新劇也才播到第三集而已,那我又是怎麼得知,他倆會成功攜手共創未來的呢?
廢話!因為才看了假搞笑真翻白眼的三集之後,就知道這齣劇的編劇實在是非常不認真,各種假 gay 假怪(微雷XD),各種沒必要的情節、角色跟對白都用上了,所以想也知道結局會是那種標準的皆大歡喜型囉。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至於這齣少見的愛爾蘭劇,是根據 Sally Rooney 的小說 Normal People(台譯:正常人)所改編而成。因為聽聞影集的佳評如潮,於是我先去找了中文版來閱讀,然而,或許因為作者用字遣詞較為平淡的關係,有些抽象的意念,或是男女主角二人之間的相處氛圍,光憑文字實令我難以領略其中之美,所以連帶的也降低了我想跟著追劇的意願。
然而,回台待在防疫旅館期間,不確定是不是因為網速的關係,導致我想看個電影卻都很卡,看影集倒是沒有問題,於是只好揀了這齣劇來看。沒想到,拍成影集還真的是挺不錯的。雖說不算俊美的男女主角,扮演起高中生是有些超齡,但不管是演技還是氣質,都與原著中的角色設定相當符合。
窮小子 Connell 與同校富家女 Marianne,一個是校園中的萬人迷,一個是孤僻的邊緣怪胎,看同樣絕頂聰明的兩人,在歲月的洗禮下,是如何去面對校園中半成熟的人際關係、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的自我以及彼此眼中那份既脆弱又堅強的情感。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改編自武打巨星李小龍所遺留手稿的 Warrior 唐人街戰士,是由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和玩命關頭系列導演林詣彬所擔任執行製作人的一齣 Cinemax 美劇。海報乍看不怎麼樣,由華納 HBO 家那不怎麼成材的副牌 Cinemax 出品更是讓人想說:我 OK,你先看。(誰叫 Cinemax 都在播一些二輪片...)
應 G 之邀,正好目前我手頭上也沒有什麼待追清單,那就來看看吧。劇情以晚清時期前往美國舊金山的華工 Ah Sahm 為主角,為了尋找自己的親生妹妹,武打奇才 Ah Sahm 誤打誤撞的被賣給了唐人街幫派 Hop Wei 做打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 Ah Sahm 這顯然不太好的開始,又會領他走上什麼樣的路呢?
最近美國排華攻擊事件頻傳以及再更早之前的「Black Lives Matter」顯示出,身為世界熔爐中心的美國,其種族歧視的現象反而是越演越烈。透過這齣影集,我們看到一兩百年前的祖先們,是如何被白人當成狗,即便同是外來移民的愛爾蘭混混,都能因著膚色的關係,讓華人們在法庭上必須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如今,美國曾有黑人擔任過總統,也有華人(Andrew Yang)參與過美國總統競選,但這些法律形式上的權益保障對於根深蒂固在人民心中的種族、文化歧視和刻板印象能起多少作用,顯然也是有限的。
本劇第一季還算得上是精彩,但到了第二季,幾乎所有要角的個性都被堆疊得太超過。Ah Sahm 和妹妹 Mai Ling 之間的私人恩怨,逐漸使得彼此身邊的人事物都跟著淌入這場渾水。然後,(先別誤會)我是絕對支持人權、兩性平權以及同志權益的。但,編劇為了符合政治正確要素就硬是以粗糙的手法安插相關劇情進去,反倒顯得刻意了。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叫好又叫座且把 Anya Taylor-Joy 推上影劇生涯新高峰的 Netflix 原創影集 The Queen's Gambit 后翼棄兵,描述一名年紀輕輕便仰賴藥物及酒精刺激的西洋棋神童 Beth,與在其幾乎戰無不勝的對弈人生中陸續登場的各個角色。
有孤兒院的叛逆好友 Jolene、Beth 的西洋棋啟蒙導師工友 Mr. Shaibel、芳心寂寞的養母兼經紀人 Alma、棋友、教練兼炮友 Benny 等等,皆替向來沈溺於自己的西洋棋小宇宙,而對人情世故格外冷漠疏遠的 Beth,逐漸建立起較為健全的人格發展、人際關係與人生價值觀。
除了空靈的 Anya Taylor-Joy 是此劇亮點之外,The Queen's Gambit 的服裝設計也堪稱一絕,有著老靈魂的我可說是深深著迷於劇中五、六零年代的時尚 look,不過要是弄巧成拙便會成為大嬸 look,愛注意喔XD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製作群很大手筆的 Lovecraft Country 逃出絕命村,由電影「逃出絕命鎮」導演 Jordan Peele 擔任主創。
描述美國大兵 Atticus 在韓戰結束後,回到芝加哥和青梅竹馬 Letitia 以及在種族隔離制度下專門撰寫「黑人安全旅遊指南」的伯父 George 踏上了一場恐怖且怪誕的尋父之旅。究竟生性務實且鐵齒的父親去了哪裡?這一切,又和似乎與巫毒教頗有淵源的母親有什麼關係?50 年代的美國正施行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這一行黑面孔除了得要面對刷新他們三觀的超自然力量之外,還得應付那些人面獸心的白種人。長路漫漫,前途未卜,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也只能靠著血液中的本能才得以存活了。
原本對這類荒野怪談外加種族歧視議題抱著高度興趣的我,那顆火熱的心卻在觀影過程中被一集一集的給澆熄了... 原因不外乎是,1. 特效有點破、2. 演員的演技有點差、3. 劇情有點讓人翻白眼(尤其是那種『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的莫名劇情),讓我現在不太確定如果有第二季的話我還要不要追下去。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一直以來都覺得 Netflix 的紀錄片拍得很不錯,重點是又有許多我個人偏好的犯罪類型影集。所以當看到 The Sons of Sam: A Descent Into Darkness 山姆之子:黑暗深淵的時候我便毫不猶豫的按下了收藏鍵。先前看過的 Mindhunter 破案神探中,山姆之子曾經佔了一段小小的篇幅,不了解這位連環殺手的人,且讓我為你簡述一下。
山姆之子 David Berkowitz 於 1976 年在紐約各地隨機以點 44 口徑手槍殺害深夜未歸的人們(通常是情侶且女性受害人常為深色長髮)長達一年多的時間,甚至還曾去信(自稱為山姆之子)嘲笑警方的無能。案情陷入膠著,民眾也陷入恐慌,最後是因著一張違停罰單,警方才終於逮到這名令人聞風喪膽的兇手。結案。
可是對於生性謹慎的調查記者 Maury Terry 來說,事情似乎沒這麼簡單。首先,警方依據所有目擊者所描繪出的嫌犯畫像,和 David Berkowitz 本人根本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再來,David Berkowitz 曾經在信中提到許多稱號,其中有 John Wheaties 和 The Wicked King of Wicker,而這兩個別名,和 David Berkowitz 的鄰居:住在 Wicker St. 附近的 John Wheat Carr 不謀而合!而 John Carr 的父親名為 Sam Carr,各位想到什麼了嗎?是啊,這豈不是真正的 Son of Sam 嗎?!不只如此,經過 Maury 縝密的調查,發現 David 和 John 是好友,且兩人常和其他年輕人聚集在住家附近公園裡的廢棄建築物進行神秘的邪教儀式,當地人稱該處為 gutters,而山姆之子先前在信中也曾以 "Hello from the Gutters" 問候一名專欄記者。
綜合以上線索,Maury 認為 David Berkowitz 並非單獨犯案,且案件背後應有一強大的黑暗邪教網絡。然而,執法單位已被此案搞得身心俱疲,只想趕緊給 David Berkowitz 定罪了事。所以即便後續 David Berkowitz 曾表示山姆之子不只一人,檢方也並不當一回事。最後獨留鍥而不捨的 Maury 自行號召友人一同繼續查案直到離世。
看完此劇,你絕對會對於警方的草率與無能感到嘖嘖稱奇/憤恨不平,我甚至不禁懷疑,那張黑暗的網,是否也早已將執法單位囊括其中了呢?
(圖片來源:http://www.impawards.com/)
昨天才剛看完的另一齣紀錄片 Night Stalker 夜行者:極惡連環殺手,是關於 80 年代的洛杉磯連環殺手 Richard Ramirez 的故事。這名犯下多起慘絕人寰命案的殺手,最高紀錄曾在十天內犯下五起案件。影集以當年偵辦案件的警探 Frank Salerno 和 Gil Carrillo 為第一人稱視角描述當年的緝兇過程。
1985 年,夜行者開始活躍於各大報紙頭版,因著其犯下的多起住宅竊盜、性侵(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以及殺人案。Richard Ramirez 甚至曾經在同一個晚上先殺害一名老婦人再開車至別處性侵一名婦女(好發洩他尚未被滿足的慾望?)如此禽獸不如的行徑,掀起全加州極大的恐慌(先是在洛杉磯犯案,後期也曾前往舊金山撒野)。在 Frank 和 Gil 的努力下,警方終於掌握到幾個關鍵線索:一個 11 號半的 Avia 球鞋鞋印和一枚後照鏡上的指紋,然而這一切尚未被嫌犯得知的機密資訊,卻在舊金山市長的一場懸賞記者會上給宣布出來了。好在老天有眼,舊金山警探 Frank Falzon 獲得線報,終於得知嫌犯的真實姓名 Richard Ramirez,在成功比對指紋和倖存者的指認下,終於使警方得以一償宿願將其定罪。
觀看此劇時,我不只一次感到心裡發寒,如此深刻的惡意,也許就圍繞在你我身邊。沒事還是宅在家把門鎖好乖乖追劇吧!
留言列表